在兩三年前,如果有人說蔣智賢是 " The LeBron of Taiwan " ,那個人肯定會被人說是頭殼壞了。
但是,在2011年的今天,若是有人說蔣智賢是 " The LeBron of Taiwan " ,應該不會有人說其名符不實吧。也許有人會覺得這是玩笑話,但這可是來自於一張四年前的蔣智賢的小聯盟球員卡上所描述的。
四年後的今天,這個來自台灣東部的年輕人,用著自己手上的熱到不行的球棒,去印證這張四年前的球員卡所描述的,並朝向成為 " The LeBron of Taiwan " 之路前進。這就是蔣智賢,2011年台灣選手唯一入選小聯盟未來之星賽的明日之星。
蔣智賢在2011年開季之後的表現,猶如倒吃甘蔗一般。尤其在進入五月份後,長打率持續飆高,六月份順利當選了東方聯盟的六月MVP。因為有著亮眼的成績做為背書,智賢引起許多關注的眼神,注視著他的表現。這樣的成績背後,其實智賢花了不少苦心跟時間去改變自己的打擊習慣,才有今天這樣的成績表現。其中,最大的改變就是練打時只打教練投的球,即使是打固定座定點打擊時,也是由教練坐在椅子上投球給智賢打。這樣的改變最大的收獲是,因為真人投球,即使是沒球威,也會有些微的變化,智賢就是這樣去模擬擊球的感覺並維持自己的手感直到現在,這對於他目前的好成績,有特別的幫助。
打擊習慣改變之後,成績也慢慢的反應出來,即使是現在過了明星賽後,智賢的球棒依然火熱,證明了他的改變確實把自己的潛力都引出來。今年台灣旅美小聯盟選手屢有佳績的情況下,他是最不容易被忽視的一個亮點。畢竟在陳金鋒之後,已經很久沒有旅美打者有著接近20支全壘打的產量,離球季結束還有一個多月,目前17支全壘打的智賢肯定還有機會再創新高。
第一次參加未來之星的比賽,對於智賢而言,一切都是新鮮的,平常都在東部打球,並沒甚麼機會到西部來,雖然,智賢曾經在2007年在加州聯盟打過一年球季,但是那已經是久遠以前的記憶。讓智賢最懷念的,還是加州那到處可吃得到的充滿著家鄉味的台灣小吃。雖然,在東部打球依然可以吃的到台灣的菜,但是都已經是偏屬於迎合美國人口味的台灣菜,並不是真的讓智賢可以在比賽結束後好好的滿足自己的口腹之慾。因此智賢也練得一手好廚藝,在東部就儘量自己開伙弄來吃,一方面可以節省開銷,另一方面也可以有更充分的時間提早休息並準備面對每天新的挑戰。
畢竟小聯盟選手的薪水,還是有等級上的差距的,而且東方聯盟不比加州聯盟,在加州聯盟,每當主場選手在自家主場擊出全壘打後,就會有熱心球迷樂捐贊助的獎金提供給擊出全壘打的主場選手。尤其在一些觀眾人數多的場次擊出全壘打後,常常會有一筆不錯的獎金收入。對薪水不高的小聯盟選手而言,這是很棒的一筆額外生活津貼。當智賢到了東方聯盟後,東方聯盟並沒有這樣的一個文化存在,因此,雖然智賢今年全壘打數大爆發,卻也只能告訴自己這是為自己的成績打拼,沒辦法多替自己累積獎金。即便如此,當有著這樣頂尖的成績為自己背書,相信即使沒有額外的獎金收入,智賢也可以靠自己的成績為自己爭取到更好的待遇的。
就讓我們拭目以待,期許智賢能為自己擦亮 " The LeBron of Taiwan " 這塊招牌,讓自己真的能成為揚名美國職棒的重砲手,也讓每個喜歡與關心棒球的台灣球迷們,都能為這位來自台灣東部的 " The LeBron of Taiwan " 感到驕傲。
發佈留言