美國專門觀察小聯盟球員的著名棒球作家 John Sickels,今年出版的「The Baseball Prospect Book」,裡面收錄 1205 名各隊小聯盟球員的介紹,其中台灣球員有七名入選,以下節錄重點介紹:
蔣智賢:C
自從被交易到水手後,蔣智賢就陷入了低潮,令水手很頭痛。他沒有太多的特點,不過他具備很好的揮棒動作跟純長打能力。他的選球能力不佳,守備能力也將只適合在左外野。其中一位我信任的球探覺得 11 年是運氣好,其他球探比較樂觀,不過也不確定他除了偶爾客串左外野之外,如何能在大聯盟生存。
潘志芳:C
這兩年潘志芳以安打優先的打法,在短期 A 打出很不錯的打擊率。他沒有太多的長打能力,以後應該也長不太出來,不過他可以輕鬆的打到球,讓他得到在小聯盟高階出賽的機會。他在游擊的失誤太多,不過移防二壘之後,守備更加出色,展現出不錯的防守範圍。但是轉換守備位置,讓他打擊的價值下降。需要再觀察。
李振昌:C+
李振昌很低調的用 90-95 mph 的快速球跟漂亮的滑球,讓他的三振數跟滾地出局數增加。我不確定為什麼那麼少人注意到他,他的球質不錯,在高階的小聯盟球隊也適應得很好。可能唯一能挑剔的就是,以右投來說他不算高,而且他的3/4投球姿勢有點怪異,可能會有受傷的風險。他投球不慢,而且他能夠解決打者,所以任何牛棚缺投手的球隊,應該要注意一下這位投手。
陳俊秀:C+
陳俊秀有不錯的臂力,不過他做為捕手,卻沒有很好的防守,尤其是接球跟擋球之類的問題。可以期待的是,如果打擊能夠有所表現,就能彌補他防守的問題。他展現出不錯的力量,不過上了 AA 之後三振數量飆高,因為投手發現他不太選球,而且會試著拉打每一顆球。2012 是他的關鍵年,如果他防守能夠加強,而且能找回他的打擊率,他是有辦法站穩先發的。不過現在看來,那是個很大的問號,尤其是防守。最有可能的是,他能夠成為一位特定功能的球員。
林哲瑄:C
林哲瑄是我看過防守最好的外野手之一,他有著絕佳的守備範圍,天生的判斷能力,還有雷射般的臂力。他善於利用他的速度穿梭於壘包之間,選球能力也很好。可惜的是,他幾乎沒有長打能力,打擊能力也不足以彌補他的優點,來讓他成為大聯盟固定的一員。可惜大聯盟沒有"指定防守",像指定打擊那樣。不過他對於大聯盟球隊是個很好的替補成員,可以做守備組,代跑,甚至偶爾讓他先發。在以前的年代他不用怕找不到工作,不過現今這個年代,球隊通常寧願多帶幾位投手,讓他的機會被嚴重壓縮。
陳品捷:C
陳品捷是個平飛球打者,具備著把球打在外野手之間的長打能力,跟不錯的跑壘速度。原本是二壘手的他,去年移防外野之後,在中外野展現出不錯的守備範圍跟臂力,不過還需要更多的磨練。他應該可以打出不錯的打擊率,不過長打不會太多,而且他需要證明他的跑壘能力,能夠在更高一點的層級生存。我覺得他最多是個替補外野手,不過有些人相信他不只這樣。
王躍霖:C
王躍霖去年的成績不差。他有 89-93 mph 的速球,有時候甚至更快,他也能利用曲球跟變速球投出好球。雖然沒有特別出色的球種,不過他知道如何善用他的球種。他的身高並不高,成長的空間並不大,不過他還是有機會成為後段先發。
大部分的球員都得到了C/C+的評價,這些球員有優點,不過也有幾個不確定性,或者是因為距離大聯盟還太遠,而做不出準確的評價。有些評價 C 的球員,尤其是還在小聯盟低階的,最後也長成為明星球員,也有許多成為板凳球員或是功能性球員,當然也是有到不了大聯盟的。在這裡祝福每一位台灣球員,不要讓這些評價成為阻力,而是成為更上一層樓的助力。
發佈留言